我国是世界上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任重道远,意义重大。我国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始于1956年,经过60余年的发展,我国已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1.18万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10个,初步建立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自然保护地建设仍存在管理体制不完善、规划建设欠科学、保护与发展不平衡等突出问题,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面临严峻考验。
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管执法不到位。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法律规章,为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提供政策依据,但是,这些规章制度又存在原则性强、可操作性差等问题。对于自然保护地内的资源开发利用、权属划分、生态补偿等方面的规定不够明确,不能有效解决实际中的利益冲突问题,难以实现依法管理。在监管执法过程中,由于人员配备不足、违法地点偏僻难以发现、地方保护主义等原因导致执法不严、监管不到位,使得非法侵占、盗猎、滥采等行为得不到及时查处,不能有效震慑犯罪分子,破坏了自然保护地的生态环境。
多头管理职责不清,协调机制不完善。自然保护地一般跨越多个行政区域,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地可能由多个部门管理,又涉及环保、林业、住建、水利、自然资源、农业等多个职能部门,存在管理职责交叉重叠,管理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在一些权责重叠或者职责不明领域容易产生相互推诿,出现管理盲区。各部门在管理自然保护地时各自为政,沟通协调不顺畅,信息共享不充分,导致在政策制定、规划实施、资源保护等方面难以形成合力。部分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人员配备不足、专业人才缺乏、技术装备落后,难以切实承担起繁重的管理任务。
功能定位不明确。部分自然保护地在规划初期缺乏科学的评估论证,基础调研工作不够深入细致,征求意见不够广泛,导致自然保护地边界划定不严谨、功能分区不合理、保护对象不明确、保护措施不具体。一些保护地的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的划分没有充分考虑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物种的栖息需求,没有兼顾地区发展实际,既影响了保护措施的落地见效,又损害了当地居民的切身利益。
规划缺乏系统性。自然保护地的规划往往各自为政,缺乏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角度进行规划,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地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修复、资源监测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相邻的自然保护地之间缺乏有效衔接协调,影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连通性。
人地矛盾突出。由于历史原因,一些自然保护地内存在大量的原住居民和重要的基础设施,自然保护地限制了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导致居民与保护地管理机构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例如,一些水电设施、矿区、道路被划入自然保护区内,却迟迟没有退出经营,恢复生态。在自然保护地建设过程中,对周边居民的民生保障关注不够,补偿机制和扶持政策力度不大,居民生活受到影响。
开发利用不合理。部分地区申报自然保护地的初衷就是为了获得“光环效应”,因而在自然保护地内过度开发旅游资源,影响了保护地的生态功能和价值。有些自然保护地内矿产资源丰富,地方为了带动地区经济发展,过度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一)优化管理体制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执法。加快推进自然保护地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完善工作,提高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解决现有法律法规存在的空白、漏洞以及与其他法律法规冲突问题,明确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保护措施、资源开发利用、生态补偿等方面的规定,为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提供法律依据。严格监管执法,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自然保护地生态安全。
推进统一管理,建立协商机制。持续推进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统一的自然保护地管理机制,实现自然保护地的集中统一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建立自然保护地分级管理体制,明确不同级别自然保护地的管理职责和权限,确保权责一致,现实可行。提高自然保护地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增加经费投入,保障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二)科学规划与合理布局
要在充分调研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明确自然保护地的功能定位、边界范围。要充分考虑生态系统完整性、生物多样性保护需求以及周边地区发展需求等因素,进行科学规划和论证,加强相邻自然保护地之间的衔接。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生态特点,合理布局自然保护地,加大对生态脆弱地区和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的保护力度。
(三)统筹保护与发展
坚持生态为民原则,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自然保护地资源,开展生态旅游、生态教育、自然体验等活动,让公众共享自然保护地的生态福祉。通过生态补偿、产业扶持等方式,保障周边地区利益,减少与居民的矛盾冲突。高度重视自然保护地原住民利益,做好搬迁安置工作,引导居民参与自然保护地的资源监测、巡逻管护等工作。加强对生态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保护意识和参与意识。
(武汉市硚口区人民政府汉中街道办事处 华成杰)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