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社交互动到信息获取,从在线购物到远程办公,互联网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提高了效率。然而,随着网络空间的不断扩展,一系列新的问题也随之浮现,比如虚假信息、网络暴力、隐私泄露、网络新型诈骗、国外势力网络水军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每一个人的上网体验甚至严重点还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以及国家安全。对此,加强网络空间治理,构建一个清朗的网络环境,已成为当前社会迫在眉睫重要课题。
近年来各国政府已经意识到网络空间治理的重要性,我国也一直重视网络空间的治理工作,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以应对,但实际操作过程中仍面临诸多困难,一是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和匿名性特点,这使得追踪和打击违法行为变得异常复杂。例如,在面对跨境犯罪时,不同国家之间的法律差异和技术水平差距可能会给协作带来障碍。二是存在利益冲突,某些企业和个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惜违反规定发布有害信息或侵犯他人权益。如何平衡好商业发展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是一大考验。三是民众自我保护意识不足,部分网民缺乏网络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容易成为诈骗分子,国外反动势力的目标。
面对上述挑战及存在的问题,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共同推动网络空间治理工作向前迈进:
网络乱象频出,打击乱象用“重拳”。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的共同精神家园。一个充斥着虚假、诈骗、攻击、谩骂、恐怖、色情、暴力的网络空间,将成为庸俗、低俗、媚俗的大舞台,藏污纳垢的“垃圾站”、负能量的“传声筒”。打造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的网络空间,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才能更好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对于网络空间中存在的负能量,甚至是网络上的违法行为,我国上层建筑,立法机关要强化完善法律法规,通过立法或修订现有法律,明确网络空间的行为规范,对于违法行为加大惩罚力度,立好法律的高压红线,从法规制度上遏制网络犯罪。公安机关要针对恶意的,违法的必须重拳出击,分年度开展专项“净网”行动,打击网络空间的违法乱象,营造一个天蓝云清的网络空间,近几年来各省公安通过开展专项“净网”活动,颇有成效。例如2024年,四川省公安厅开展了“净网2024”专项行动,全省公安网安部门共侦破各类案件2722起,抓获违法人员4341名,重拳打击网络乱象,维护网络健康。
做好群众工作,打好群众“预防针”。2014年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强调:“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无论平台,还是网监部门,通过拍摄网络宣传视频,提升群众的防诈,防骗意识,提高分辨网络上的违法信息的能力,加强自身在网络空间的保护意识
网络平台很重要,共建“清朗”网络空间。网络空间和物理空间共同组成了现代社会的丰富图景,由众多网络平台搭建起的网络系统是网络空间的物理基础。网络平台可以依据其服务协议,确定用户使用平台服务的规则,并拥有监督平台运行甚至影响用户行为的强大技术能力。从这个意义上看,网络平台能够对网络空间进行直接管控。很多情况下,要降低治理成本、提高治理效能,关键是发挥好网络平台的作用。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不移支持网信企业做大做强,加强规范引导,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企业发展要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更好承担起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网络平台理应参与网络空间治理,肩负起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的责任。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立法要求网络平台承担保障用户合法权益、维护网络空间秩序与安全等方面的法律义务。能力越大,风险也越大。如果网络平台本身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受害群体往往众多且分散,其社会危害后果远较一般违法犯罪严重。为了维护网络安全,保障人民合法权益,也必须把依法监管网络平台作为加强网络空间法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实抓好。
总之,网络空间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成效。我们既要正视存在的问题,也要看到其中蕴含的巨大潜力。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一个更加清朗、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终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绵竹市交通运输局 王才卓)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