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时代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有感
国家开放大学王连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可以说,劳动是人类最基本、最普遍的活动形态,在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某种程度上讲,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劳动发展史。而教育源自劳动,其无法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故而,劳动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不仅是加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形式,亦是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的重要方式。
本质上看,劳动教育与单纯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不同,劳动教育是一个复合性的教育概念。当通过劳动教育培育热爱劳动等劳动价值观时,劳动教育就是德育;当要让受教育者思考劳动过程的原理、奥秘时,劳动教育就成为智育;当“动动手、流流汗”发挥强健体魄、增强体能作用的时候,劳动教育已经是体育;当引导受教育者发挥聪明才智去设计创造美好的成果时,劳动教育就是美育。故而,劳动教育是融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为一体的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综合性教育。这亦体现出了劳动教育及其实践是一个颇为艰深与宏大的理论问题,是学界研究的热点、难点。
江西师范大学刘俊教授主编的新作《新时代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人民出版社2024年版)正是一部走在学术前沿,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与思维,深入研究新时代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力作。该书有以下几个突出亮点,值得学界关注。
一是开辟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的新视野。以往劳动教育研究,多以教材编写为目的,且以教材的体例来诠释与探讨,鲜有将劳动教育置于理论研究的高度上进行深度研究。而这便是本书的一大特色——学术理论研究新视野。整体上看,本书在理论上不仅突出强调了劳动教育的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教劳等重要教育功能,并从精神、文化等视角深入阐述了劳动的价值及劳动教育的文化功能。这让我们从理论上对劳动以及劳动教育概念内涵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二是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现实与理论高度相统一的研究方法。该书并未完全停留在理论演绎上,亦十分注重对劳动实践与劳动教育实践的深入研究。该书第三章深入探讨了何为生活性劳动、生产性劳动、创意性劳动、公益性劳动,这不仅能帮助青少年熟练掌握劳动教育的基本理论,更能提高其劳动技能水平,进而能培育广大青少年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该书第五章还专门探讨了劳动教育管理,譬如劳动教育管理体系化建设、劳动教育管理实践等内容,这可很好的指导劳动教育的组织者以及劳动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如何组织实施好劳动教育,这也是本书的一大创新。除此之外,该书还深入探讨了劳动教育评价问题,其中不仅包括评价意义、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方法等,还深入阐释了评价结果运用等,这亦充分体现出了该书的实践品格。
三是该书从实践出发走在学术前沿,提出了诸多具有学术创见的理论观点,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如关于劳动教育概念的界定,是学界近年来探讨的热点问题,相关论断颇多,让人莫衷一是。该书在综合学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实践情势,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观点,即“劳动教育”是指以促进学生形成劳动价值观(即确立正确的劳动观点、积极的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等)和养成劳动素养(有一定劳动知识与技能、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等)为目的的教育活动。此外,该书深入研究了劳动教育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诸如“以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进而维系和促进社会存在和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劳动教育,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劳动教育又是文化的‘魂’,它以主流价值观念为核心,不断进行着社会文化体系的型塑与建构,并推动文化向前发展”等新观点,这值得学界学习与借鉴,这亦体现出该书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自觉。不仅如此,该书文结合实际探讨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等,颇具新意。
当然,该书仍有一定拓展和完善的空间。该书主要运用我国现代劳动教育知识理论与实践来研究当下劳动教育,而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劳动教育缺少相应的考察与参照,且相关实践研究的深度还似嫌不够,这有待加强。然而,瑕不掩瑜。总而言之,该书既注重理论知识的阐释,也注重实践技能的传授;既适用于劳动教育理论的研究和普通高等(中等)院校劳动教育的教学,也可以作为广大社会读者提高劳动素养的普及读物,是一部视野开阔、理论与实践兼重的新时代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力作。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