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白
第一财经评论,高层次人才子女享“教育特权”,单列就不违背公平吗?
第一财经的评论中指出了几点:
一是,违背了《教育法》第九条的规定,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荥阳等,依法享有平等教育的机会。
二是,无论享有“教育特权”的人数多寡,都违背受教育平等原则,侵害其他民众子女享受平等教育的基本权利。
三是,在过去的很多年,招商引资搞了很多的教育特权,这种混乱让很多普通人的子女的教育平等被践踏,近些年这些优惠政策被叫停,这种明知违反法律界限的规定,不应该再出现。
到这里,这件事发酵几天,
有部分媒体算是对此事报道,譬如凤凰网,但媒体的报道也仅仅局限于网络引发热议的层面,只是讲到了网友的看法,明确指出这是违法行为的媒体,可以说第一财经是目前我所看到唯一一家站出来的。
到这里再说几点:
一是,媒体的职能属性本就是监督,尤其是涉及官方违法的行为,媒体需要做的便是大声的批评,指出这种违法的行为,但很显然,当下的媒体说实话已经失去了这个基本的监督属性。更像是一种类似于文宣的属性了。这样造就的结果是没有了监督,一些地方上的乱象必然增加,因为即便做了违法的事情,没有人会说这是一件错事。
二是,这种现象的形成,需要找到根本的因素在哪里,当然这个因素可能很多人都知道,但这个根本的因素,如果一个社会长期媒体缺职的情形继续存在下去,那么信誉毋庸置疑会出现崩塌。因为只有美丽的声音,必然一切都不会是美丽的。人们会选择不去说,但沉默相比于批评其实更可怕。
三是,记得去年还是前年,看到过一篇文章,大意是南方周末的记者找不到工作。南方周末我们都知道,曾经做出了很好的成绩,切实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很多人的切身利益都是这家报社换来的。
但一个南方周末记者失业找不到工作的事件,在网络上的舆论氛围是如何呢?
大面积的戏谑嘲讽,无数的落井下石,以一些无良吹鼓手大v为代表对这位记者不仅极尽嘲讽,甚至连撰写这个事件的作者也被挖苦成社会的流氓边角料。
我在这里不是说南方周末的记者不该失业,任何的人,曾经做出过再好成绩的人都会失业,人不可能永远是风光的状态,每个人的人生都会有下坡路。但对于走下坡路的人,正常格局的人是首先不去嘲讽,平常心看待即可。更何况是一位曾经为社会发声过的人,更不应该被嘲讽。因为为公域发声的人,几乎只要是普通人都会在隐性中受益。如是之,这种行为便是恩将仇报。
这种恩将仇报的行为是会让社会麻木,导致的结果便是不会有人在为自己利益之外的事情说话,那么一个问题便是,有发声能力的人不再为公域事件发声了,没有发声能力的人那么只能遭受再大的冤屈也自我忍着。
当然,中国人忍耐的能力,的确是遥遥领先。
还要说什么?
我虽然是一个边角料写手,在过去的很多年但也是尽自己的本心做出过一些为善之事,但在我的写作进入凋零,偶有写作出现观点单一的时候,少部分对我曾经文章点赞,说过,作者你是个有良知写手的人,也会肆意嘲讽我几句。甚至很冷漠的说一句,你这样的人,就不该有平和的生活,你的文字一文不值,你是一个负能量的人等等。
这种在你陷入艰难,继而落井下石的行为,说实话,是非常邪恶,是会让善的热血渐渐冷却的。
马克李维说,当善常年遭遇冷却,也会像冰箱里常年不动的食品一样,是会变质的。也所以,尽管这个晚上我很疲惫,也没有心力写一篇能顺遂写出的文字,但看到这样一家媒体站出来,我觉得我的责任是让更多的人看到,看到有媒体站出来批评这件事了!
谢谢!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