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工业集团最近发布了一则招聘喜报,收到简历1196273份。这个精确到个位的数字很快登上了热搜,引发热议。
看着这个天文数字,我不禁想问,在这百万份简历背后,到底藏着多少年轻人的焦虑与期待?
数字游戏
如今的企业招聘越来越像在玩数字游戏。大厂们热衷于公布简历投递量:"今年秋招收到300万份简历"、"录取率不到1%"......这些惊人的数字被做成海报、短视频,在网络上疯狂传播。数字越大,似乎就越能证明企业的吸引力。
但仔细想想,这真的值得骄傲吗?一家公司收到上百万份简历,意味着有上百万年轻人在争抢有限的职位。这不该是企业炫耀的资本,而应该引发我们对就业市场的思考。
"人才库"的真相
每个投过简历的人,都收到过这样的自动回复:"您的简历已存入我司人才库"。听起来很专业,对吧?但现实是,这个所谓的"人才库"很可能就是个电子垃圾桶。
一位HR吐槽,他们公司使用的招聘系统,自动化筛选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不到一秒就能筛掉一份简历。上百万份简历中,真正能被HR看到的可能连1%都不到。大多数人的简历,就这样永远沉睡在数据库里。
"择优录取"的真相
企业总说"择优录取",但在百万级别的简历面前,这个"优"字变得很模糊。正如网友留言说,"收十万份简历时我们在挑人,收百万份时就是在抽奖了。"
想想也是,当分母大到一定程度,筛选标准就很难客观了。有时候,能不能被选中,可能真的就是运气问题。
求职者的困境
那些没被选中的求职者呢?他们得到的往往是"继续努力"、"提升自己"这样的客套话。但现实是残酷的。
一个研究生说,八个月投了487份简历,全部石沉大海。他在社交媒体上写道:"感觉自己像个被不断退回的包裹。"这句话让无数网友破防。这不是个例,而是很多求职者的真实写照。
恶性循环
现在的求职市场已经陷入一个怪圈,企业收到的简历越多,筛选标准就越严苛,标准越严苛,求职者就越要海投简历,海投越多,企业收到的简历就越多......
结果就是,很多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忙着刷实习、考证书,不是在为未来做准备,而是在为简历凑字数。一位大学老师说:"现在学生要求提前考试,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赶实习季。"
我们能做什么?
面对这样的现状,解决的道路大家都很清楚,也很无力。只能希望企业要更负责任,不要用简历数量来炫耀,而要关注招聘效率和质量。求职者要更理性,不要盲目海投,要针对性地准备每一份申请。学校要加强指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就业观,而不是一味追求"漂亮简历"。
1196273,这个数字已经被中核撤掉看不到了,估计很快就会被人遗忘。
但那些投出简历的年轻人,他们的焦虑、期待和梦想,都真实存在。
希望有一天,我们的就业市场能少一些数字游戏,多一些真诚相待。毕竟,简历背后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冷冰冰的数据。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