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编者按
1、由此还可以看出为什么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奴隶制的生产关系具有区别。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可以完全不顾及工人劳动力再生产所需要的成本,肆意压低工资。工资水平居然被市场价格所影响。这导致了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工人的工资发展历史甚至出现过短暂的不能维持生计的时期。这证明资本主义的剥削更甚于奴隶制。这不代表没有后果。资本主义虽然可以不管工人能否恢复他的劳动力,但是最终还是要归结到物质基础上。工人越是难以维持生计,资本主义就越趋近于崩溃。需要补充说明的是,难以维持生计现在看来是不存在的,但是积劳成疾和心理疾病,均算作工资低到不能进行劳动力再生产的后果。这些都是相通的。但是资产阶级会把这种情况夸耀为自己的功绩,似乎能把糊口就已经满足了工人——这些资本家眼里的“牲畜”——的全部需要。
2、社会生产中必然要有生产纪律,但生产纪律的阶级性是由统治阶级的利益决定的,举例来说,生产中需要工人控制损失和浪费,而资产阶级的罚款制度,则是老爷们手中的鞭子,维护着工厂内的资产阶级专政。资产阶级口头上说着“公平的确保生产的规范化而进行罚款”,然而这实际上完全是他们臆想的结果,工人极度无权的状态下,罚款的内容就必然变成了被严重夸大的欲加之罪,成为纯粹的剥削。本文提到的生产“科学管理”也是如此,就是在资本主义专政下疯狂提高从工人身上剥削的剩余价值,这种臭名昭著的理论在资本主义病入膏肓的今天又被资产阶级大加推行。唯有高举革命旗帜,除此之外任何行为都是对于这种压迫关系的默认和逃避。
由于文章篇幅设计,在泰勒制和福特制的分析中铺垫了许久,要迈入分析鞍钢宪法原理和对于当下革命的意义,还需要等待下一部分。但是仅仅依赖这次第一部分的文章表述,并没有很好的揭露上述制度的弊病,因此末尾补充了一个阶段小结补充不完善的政治揭露部分。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资本主义在这片处女地上肆意生长,当资本主义在经济上迅速发展扩张起来了,必然要求其到在政治上寻求其领导地位,巩固其剥削压迫的制度基础,其中包含上层建筑的方方面面,文化领域,教育领域,生产领域。本文旨在分析资产阶级专政下工厂生产中的“管理制度”的发展演变,同无产阶级专政下的“工人当家做主,自己管理自己”的本质区别,从而更好的阐明两条路线斗争的方法思考以及对于当下革命的意义。
1856年3月20日,弗雷德里克·泰勒,这个创建了影响了千万工人的泰勒制,号称“科学管理之父”,一心一意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的工人管理家诞生了。不同于他富裕律师家庭的出身,泰勒在完成教育学业后,就到一个工厂中当学徒,得益于他的出身和知识分子素质,很快的被提拔成为工厂的管理层。当时虽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很快,工厂规模迅速扩大,但由于阶级矛盾的问题,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经常爆发冲突,即便在没有激烈矛盾的时期,工人磨洋工的现象也普遍存在。
面对这个问题,泰勒站在资产阶级的角度,以巴贝奇的工业效率主义为方法论指导,提出了后面许多臭名昭著的管理办法,比如实行职能工长制,给工人制定生产定额,实施物质刺激的付酬制度。这个所谓的科学管理系统将工人的潜能发挥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在实行泰罗制的工厂里,找不出一个多余的工人,每个工人都像机器一样一刻不停地工作。
其中有个搬运生铁的案例,泰勒通过挑选一位工人,让他严格按照管理人员的指示进行工作,由一名拿着秒表的管理者掌握施密特工作中的动作、程序和间隔休息时间。这样,讲原本的生产定额从每人每天装货约12.5吨生铁提升到47.5吨,其工资也由过去的1.15美元增加到1.85美元。把工资提高了61%,而工作量却提高了362%!极大的帮助了资本家剥削压榨无产阶级剩余价值,谋取利润的效率。
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个现代的奴隶制自然遭到了工人和工会的的激烈反抗,最后泰勒不得不面对国会上质询,疯狂强调“科学管理的核心是人”,“不是一种支配工人的计划”,“科学管理要求任何工人管理部门的人和被管理的工人,同样进行一场全面的心理革命”,用人道主义给自己的科学管理制度拼命打补丁。
另一方面站在资产阶级角度,甚至他们面对泰勒制的工人管理制度还觉得不够!他们还要在制度性压榨工人剩余价值的道路上继续狂歌猛进。1863年7月30日出生的亨利·福特从泰勒的手上接过了压迫工人的鞭子,进一步发展了资产阶级压迫管理工人的制度,建立了福特制。
不像泰勒仅仅是一个工厂管理的知识分子,亨利·福特是彻头彻尾的大资本家,他压迫起工人起来也更加的大刀阔斧。彻底“继承发扬”了泰勒制,将胡萝卜和大棒挥舞的更加起劲。当时的美国,随着战后的生产力的发展,工业生产模式已经从泰勒制时期的手工工场的模式,进一步发展为机械工业的模式。加之当时的美国资产阶级通过种种手段,千方百计地控制了工会,使其失去了领导工人斗争的能力。种种因素促使的土壤下,亨利·福特第一个提出了流水线工厂作业,并将其运用到汽车生产中去。
为什么一定要施行流水线作业呢?不仅仅是出于提高生产效率的考量,更是为了彻底在生产流程中剥夺工人的权力,从而更好的让他们变成,只知道干活给资本家赚钱的工具。在手工工场的模式下,主要的劳动模式是技术工人的复杂劳动。这些技术工人有各自的行会,可以就工资标准跟资本家议价。这时候的技术工人多数在生产前,都必须在完成社会基本教育后,进行培训很长一段时间(学徒阶段)。因此就导致了资本家不能随意的替换他们,对其很难控制。因为技术工人掌握特殊的技术,他们对于生产也有一定的话语权。当出现不合理的任务出现的时候,他们完全可以消极怠工,让资本家干着急。
而在福特制的流水线上,原本需要技术操作的复杂劳动彻底变成百来个简单的步骤,每一个步骤都由工人不停的地重复简单操作来完成。从而使得生产不再需要依赖技术工人了,福特顺利地把大部分技术工人解雇了,节省下来大批的人力开支,彻底的控制了生产的所有环节。对于接替技术工人工作的普通工人,面对的局面更是糟糕。由于他们没有话语权,随时可以被更换。工人用规章制度控制工人起来更加顺利,压迫工人起来更加丝毫不手软。
“工人彼此不能交谈,连上厕所都要限制,工人迟到或旷工就被扣工资,工人不但需要无间歇地生产,而且被工头欺压,丝毫不被当作人对待,就连星期日有时还得到工头家里去打扫或修理房子”。
如此压力下,年轻力壮的工人干到累到,年老体弱的工人迅速被淘汰。大批工人只能坚持几个月就干不了了。所以可见是福特制拥趸者津津乐道的“高工资”的物资刺激,其实只是一个十足的噱头谎言!“高工资”有一部分是开除技术工人节省下来的成本,有一部分是让工人超额负担不得不支出的身体补偿,有一部分是对比引进新移民后压低的工资的假对比。
矛盾注定要通过不断否定自己从而往下一个阶段发展。福特制的压迫注定迎来更加激烈的反抗…………
阶段小结
工人需不需要生产管理?当然需要,这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要求。然而,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与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看待生产协同和工人管理,情况是截然不同!通过分析泰勒制与福特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分歧: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的目的不是利润,而是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而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的唯一目的就是为资本家攫取更多利润。
的确,泰勒制和福特制在当代资本主义条件下早已失灵了。但由于世界范围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处于低潮阶段,革命成功的社会主义国家又被资产代理人复苏成功。导致资产阶级依然还在破旧的生产关系上进一步打补丁,试图延续对无产阶级的剥削破血。因此研究其有两个意义,第一个意义是更好的进行政治揭露,从制度上去批判现在还一直压迫着无产阶级的管理办法。如今的工厂,泰勒制、福特制难道不是比比皆是嘛?第二个意义是为将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后的“无产阶级当家作主,工人自己管理自己”,以及当下施行义务劳动纪律的革命组织内部的集体协同,提供经验参考,避免用资产阶级路线的办法来处理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