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资讯

浅谈扫帚哲学——马列毛主义的革命哲学(一)

发布时间:2025-04-08 22:16:55

  编者按:

  1.革命进程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尤其是在资产阶级专政时期,革命形式和革命策略的矛盾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有的小资产阶级拿革命导师的经历当政治资本,用脱离革命形式的冲塔路线来破坏革命。而作为马列毛主义者,就必须认清革命形式和革命策略的对立统一关系,坚持正确的革命路线。

  2.革命的形式和路线绝不能是机械式的和资产阶级死磕,革命应当随着形式不断的采取合适的革命政策。用物质力量才能对抗物质力量没错,但是如果只是用物质力量与敌人硬碰硬那就只会陷入对革命不利的局面,事物的发展是运动的,革命的方针也要随着事物的运动而运动。

  本文是对扫帚哲学的一点思考

  1.革命策略的变与不变

  同样是500人,杨文翰同志的部队走向灭亡,而粟裕同志的部队则发展壮大,这不得不另我们深思。正如毛主席说的: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切的。党的路线正确就有⼀切,没有⼈可以有⼈,没有枪可以有枪,没有政权可以有政权。路线不正确,有了也可以丢掉。路线是个纲,纲举⽬张。在其中导致杨文翰同志失败的原因离不开革命路线的失误。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整个新民主义主义革命阶段,人民群众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尤为如此。但斗争要讲求方法,是要同反动派进行战斗,但究竟怎样才能更好地同反动派做斗争?是如历史上的革命起义一般指望雷霆一击击垮反动派吗?阶级斗争当然不是这样。虽然杨部在游击战争中展现了天赋,但是其斗争一直处于流动作战,历史上的黄巢等农民起义军的例子都已向我们证明流窜作战不可取。但也不单是流窜作战的问题,导致其流窜作战的原因在于杨部的斗争背离了“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消灭敌人”的策略,没有正确认识到正确同反动派作战的策略。分兵和集中也是一种对立统一,这两者的矛盾斗争促进了革命力量的发展壮大。毛主席说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之最深厚的伟力在民众之中,共产党正是要依靠群众,通过土地革命等实际斗争形式将群众团结在革命组织周边,将其组织起来,按照民主集中制和科学革命理论指导下的人民群众,就是对抗反动派最强大的力量。既然要将群众组织起来,自然而然就会有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一系列根据地建设,这正是群众被组织起来后的必然要求,是维护和促进革命组织和革命群众组织发展壮大的物质基础。杨部没有贯彻组织和群众路线,只是进行单纯的军事斗争,没有将武装斗争同根据地建设结合起来,没有真正将群众调动起来,斗争陷入了一抹黑,革命力量得不到补充只能不断的消耗,走向失败是必然。当然对教条主义者们来说看起来这是同武装斗争近乎南辕北辙的,正如共产党最开始的斗争路线是模仿大城市中心暴动的路线,一味强调斗争,夺取大城市,获得政治影响力,甚至要将部队拉到广东开展二次北伐,去海陆丰更好地获得苏联的援助,这依旧是犯了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难道反动派是一次两次的起义就能摧毁的吗?类比冲塔派,不正是迷信政治影响力,妄图凭借一次两次的冲塔实现政治目的吗?

  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的基本革命策略——枪杆子里出政权,要进行武装斗争就是基于第一个矛盾,这是基本路线,但是在革命的不同阶段,次要矛盾同主要矛盾地位一定时期的变化,决定了其不一样的策略。在抗日战争时期,形式有所变化,帝国主义同被压迫民族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而后期杨文翰同志失败正是对于革命形式错误认识。这一时期,共产党采取了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策略,换上了国民党的衣服,共同开展抗日武装斗争,不断发展壮大敌后抗日根据地,因此30万人的党逐步发展为120万的党。而杨文翰同志在这个阶段的斗争则是同党的策略相悖,直到1943年仍然坚持着中华苏维埃的名义进行斗争,对于党组织和国民党的联系让其接受统一战线的领导不信任不理会,因此处境愈发孤立,即使当地有党组织也无法信任和获得支持,更谈不上回归党组织了。当然这是因为当时杨部在险恶的斗争环境下造成的不信任,这是历史的形成的,我们不能因此因此指责杨部不服从党的号召等等,结合当时的斗争环境,即使是陈毅尚且差点被谭余保杀掉,离队的关英不可能获得杨文翰的信任,况且还有特务和国民党诓骗的前例,因此从杨部来看,党派来的究竟是间谍叛徒还是党早已变质,都是未知数,对组织的不信任在当时是保证杨部革命力量存续的必然。

  也许教条主义者会对所谓的统一战线不甚理解,经过土地革命战争和长征,反动派和红军是不死不休的局面,何谈统一战线一说。我们说革命策略要适应革命形式的变化,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劳动人民同反动派的矛盾确实贯彻始终,但是这一时期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如果不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军作战,那么不仅实现不了民族解放的资产阶级革命目标,无产阶级的解放也无法实现。他们无法理解有的时候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要么滑向左倾的冒进要么滑向右倾的取消,归根结底是没有坚持马列毛主义的革命原则,无法把握运动中主要矛盾的变化。

  有的时候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如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不借助一定时期的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苏俄的工业化基础就无法快速进行,就无法确保政权和专政的稳固。但这依旧是依据着主要矛盾的变化,在苏俄时期,布尔什维克领导的工农联盟在战时共产主义制度下击败了外国干涉军,初步确立了政权,国内白军得到镇压,但是战时共产主义制度仍然不适应于当时苏俄落后的生产力形式,人民普遍吃不饱饭,喀琅施塔得水兵起义和白匪军蠢蠢欲动都在表明着工农联盟摇摇欲坠,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再次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机,列宁在《论粮食税》中说道:现在最迫切的就是采取那种能够立刻提高农民经济生产力的办法。只有经过这种办法才能做到既改善工人生活状况,又巩固工农联盟,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那些想不经过这种办法来改善工人生活状况的无产者或无产阶级代表,实际上只会成为白卫分子和资本家的帮凶。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正是出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原理,如果不能通过工业化和电气化将国民经济转到更高的经济基础之上,现在初步确立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乃至无产阶级专政是无法维持的,因此只有将生产力水平发展上去,因此在一定范围和时期内资本家、小生产,在无产阶级专政的控制下利用这些资本家快速实现工业化电气化,而斯大林的五年计划正是对新经济政策否定之否定,看似新经济政策是倒退和复辟,但正如列宁所说:“我们退一步的目的是,为了前进两步。”但这个原理,绝不是机会主义者们所庸俗理解的,既然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那就倒退回去吧,看来社会主义制度的条件还没成熟。列宁如此反驳到: “ 既然建立社会主义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虽然谁也说不出这个一定的“文化水平”究竟是什么样的,因为这在各个西欧国家都是不同的),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手段取得达到这个一定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上别国人民呢?” 退一步不是无原则的倒退,始终是坚守着马列毛主义的原则,适应着主要矛盾的变化而适时的调整策略,不是说要退回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不是为了取消无产阶级专政恰恰是为了稳固无产阶级专政。

  说回革命策略的问题,统一战线的退一步不是机会主义者的“一切通过统一战线”的无原则的倒退,退一步的目的是为了革命组织更好地发展,每个革命阶段的具体策略都是革命组织量变发展的基础,是到下一阶段质变的条件,没有第一次国共合作,就没有50人的党发展为6万人的党,就没有基础的组织建设和联系;没有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就没有发展为30万人的党,就没有没有经受长征和战略撤退保留下来的革命骨干,也就没有参与抗日战争的基础;没有第二次国共合作就没有革命力量的喘息和隐蔽发展也就没有120万人的党……

  杨部出现的没有结合革命形式采取适当斗争策略的路线错误,根源在于其脱离了组织,这是其路线问题的根源。如果对比杨部和共产党对待革命形式采取的不同态度,同样是抗日战争,共产党选择统一战线,杨部放弃统一战线,因此也就失去了建设根据地建设的条件,杨部选择武装斗争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即使都认识到了革命形式,但是采取的策略是完全不同的,这其中我们就能看出,杨部实际上同党组织是孤立的,这就是个人智慧同组织集体智慧的冲突。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的唯一武器只有组织,为何我们强调组织,因为无产阶级个人的力量是无法战胜资产阶级的,只有无产阶级通过民主集中制原则,在马列毛主义的指导下组织起来,才拥有了改天换地的力量。杨部虽然是一个组织,但是脱离了党组织的联系,在政治、军事、经济、思想上都处于手工业的单打独斗的境地,这才是失败的根源。

  有的时候我们要进行武装斗争,就决不能仅仅只进行武装斗争,一切不管不顾一个劲死磕,这就是孤立的看待事物之间的联系,非但不是从事革命正确的态度反而是在破坏革命。正如列宁提出的到工人中去,就不能仅仅只到工人中去而是应当到社会居民的一切阶级中去。我们应当考虑要进行武装斗争的力量来源是组织起来的无产阶级群众,这样势必需要一个组织严密的革命家组织进行组织和领导;武装斗争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如何长期的斗争下去直到推翻反动派,势必需要将组织起来的群众的革命潜力转化为物质力量,需要革命根据地开展生产生活和提供保护。需要进行哪些准备工作,还欠缺什么,这个大机器的哪些小齿轮是需要替换和维修的,这些都是革命需要考虑的,武装斗争的问题从不仅仅只有武装斗争,在正式进行武装斗争之前和武装斗争的进行时,为着推翻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同目标,可能得从事许多相关的甚至看起来毫不相关的工作,如潜伏进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窃取情报、成为书刊派送员、围绕着组织建设从事的共同工作等等,只有最机械教条的人才会觉得这些是没必要的,正如当代机会主义者们指责为何还不去融工还止步于地下阶段的线上平台,说什么只要融工了组织自然会出现,一切都会有。但事实就是如此,需要根据革命形式适时的调整策略,有时候我们为了实现A的目标却得做B的事情。建立组织将无产阶级组织起来,通过武装斗争推翻资产阶级专政这就是我们时代革命的基本策略,坚持这些基本策略,在每个具体的革命发展阶段,为了实现这一阶段的目标而依据革命形式采取不同的方法,这就是扫帚的哲学。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