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不知道是不懂历史,还是居心叵测,一直死咬着“大跃进”的“浮夸风”不松嘴,并把这个“屎盆子”往毛主席头上扣。
只要查一下历史资料就会发现,虽然“大跃进”是毛主席倡导的,但并不是直接指挥者。当时,在一线负责指挥的是刘少奇、邓小平、陈云这些国家最高领导人。
实事求是地说,在国家百废待兴的历史背景下,开展“大跃进”运动并没有错,并且达到了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的目的。问题出在了执行过程中走了样,出现了严重脱离实际的现象。不但公社的大食堂、炼钢的小高炉,一股脑地冒了出来,而且还出现了“浮夸风”。
毛主席发现这种情况后,马上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心急如焚,从1958年的10月份,便马不停蹄,先后到天津、河北、河南等地调研,急于掌握最真实的情况。
他先到了河北徐水县,听说全县人员实行了“十五包”,即:吃饭、穿衣、住房、洗澡、理发等费用全部由公社统一负责。
毛主席很不认可这种做法,当下就问“这样好吗?一样的贡献,可人口多就多得,人口少就少得,会不会使那个劳动者的积极性受到伤害?”
可见,毛主席是最早主张多劳多得这个分配原则的,所以有人说公有制是大锅饭纯属无稽之谈。
毛主席是个伟大的唯物主义者,实事求是是他始终坚持的工作原则。他反对虚无主义,更讨厌夸大其词,尤其是说谎话。所以,他在调研中总是亲历亲为,经常深入到田间地头。
在第一次郑州会议期间,听说山东范县准备向共产主义过渡,并要废除商品和货币。毛主席严厉地指出,废除商品生产,对农产品实行调拨,实际上就是剥削农民。商品生产不仅不能消灭,还要大力发展。
毛主席来到了湖北孝感,邀请了一些干部和农民代表座谈。
有个叫晏桃香的小姑娘是农民代表,当时正患感冒。大家担心她会传染毛主席,便不让她进去。毛主席却不怕,坚持把她请进了会场。
不料,晏桃香刚坐下,便打了个大大的喷嚏,唾沫星子喷了毛主席一脸。小姑娘下坏了,不知所措地站了起来,一脸惧色地看着毛主席。
毛主席却满面笑容都说:“不要紧,我是60多岁的老头子,不怕死,人家说身经百战,我也是身经百战不死,你的一个喷嚏能打死我吗?你比帝国主义厉害吗?比日本侵略者厉害吗?比蒋委员长厉害吗?”
毛主席的幽默,使气氛轻松下来,晏桃香也开心都笑了。
毛主席随口问她:“你是怎么感冒的?”
晏桃香说:“昨晚开夜车锄棉梗,天亮才通知我开会……”
毛主席问:“你们开夜车点灯吗?”
晏桃香回答:“300瓦电灯,20盏汽灯。”
“你赞成开夜车吗?”毛主席问。
“实话实说,不赞成。但上面要我们开夜车,不能不开。我认为开夜车划不来,花钱多,费力大,第二天还打不起精神。”晏桃香回答。
毛主席又问:“你认为你所在的生产队能完成产粮指标吗?”
晏桃香很干脆地说:“差十万八千里。”
毛主席问:“你们想如何办呢?”
晏桃香恳切都说:“希望上面实事求是。”
毛主席听后,眼圈发红,两颗豆大的泪珠滚落下来。
11月2日,毛主席的列车停在了郑州。
他不顾疲劳,立即接见了省委有关干部。听取了他们的成绩汇报之后,毛主席不放心,反复询问:“不要只说成绩,我想知道有什么问题没有?”
毛主席一连问了七八遍,没有人反映问题。
毛主席见从他们这里问不出真实情况,便叫秘书叶子龙把正在田野里用土高炉炼钢的十几名工人找来,想让他们吐出真言。
不料,这些工人也是一片叫好之声,不敢说真话。
在党员干部和一线工人身上找不出问题,毛主席决定询问身边的旁观者。
他扭头发现了中南海的摄影师胡秀云,便盯着她认真地问:“小胡,你说说,有什么问题没有?”
胡秀云没有思想准备,便随口说:“我看妇女们挺高兴的。”
她见毛主席盯着自己,连忙解释:“她们原来围着锅台转,现在吃大食堂,获解放了。”
毛主席笑了:“你在吹牛,大锅炒出来的菜就是不如小锅炒出来的香嘛!”
胡秀云似乎明白了什么,说:“我就是纳闷,怎么晚上亩产还是400斤,到了早晨就成1000斤了呢?有些干部一个比一个能吹牛!”
根据在调研中掌握的问题,毛主席连续两次在郑州召开会议,并建立了新政策“直通车”,让中央的正确精神得到很好地传达,在全社会形成共识,从而使“纠左”工作取得了成效。
可见,在“大跃进”运动中,毛主席并非头脑发热的“激进派”,而是实事求是的典范。
值得一提的是在七千人大会上,毛主席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那是一种高风亮节,是一种杰出政治家的格局。有人借此给毛主席定了个所谓的“三七开”,真不知是幼稚还是别有用心。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