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资讯

共产主义小组出现了!

发布时间:2025-04-10 08:16:27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在全国激起了壮阔的波澜。从1920年起,上海北京等地首次出现马克思主义小组和团体,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1

  1920年初,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商讨成立党组织事宜。同年3月,共产国际派维经斯基来中国帮助建党。在共产国际帮助下,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于1920年8月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早期组织,陈独秀为书记,成员有陈独秀、李达、李汉俊、陈望道、俞秀松等。上海共产主义小组被视为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织,是各地马克思主义者进行建党活动的联络中心。

  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后,开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系统研究和宣传工作。1920年8月,上海党组织领导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以团结教育青年,开展革命活动。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还向全国各地的共产主义者发出青年团章程,要求各地建团。从1920年9月起,《新青年》改为党的公开理论刊物出版,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党的革命宗旨,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言论展开斗争。此外,《新青年》还开辟“俄罗斯研究”专栏,用以宣传十月革命后苏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新青年社组织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考茨基的《阶级斗争》、柯卡普的《社会主义史》、马尔西的《马克思资本论入门》等著作。值得指出的是,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最早的中文全译本出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传播史上的一件大事,影响了一大批先进青年,这本书也“特别深地铭刻”在毛教员心中,建立起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创办《共产党》月刊,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为建党做理论准备;起草了《中国共产党宣言》,阐明中国共产主义者“按照共产主义者的理想”,通过阶级斗争方式“创造一个新的社会”②的目的;创办《劳动界》周刊,努力将理论宣传与革命实践相结合,向工人进行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宣传。1920年11月21日,上海机器工人工会成立,加强了对工人的组织与领导。这是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领导下建立的第一个工会组织,是中国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初步尝试,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于1920年11月成立,李大钊为书记,张国焘负责组织工作,罗章龙负责宣传工作,成员有: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邓中夏、罗章龙、刘仁静、何孟雄、张太雷等。早在1920年3月,李大钊就与高君宇、罗章龙、邓中夏等在北京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组织进步青年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著作,这是我国最早的比较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团体。李大钊对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十分重视,希望其能为中国革命培养出“几位真正能够了解马克思学说的,真正能够在中国放点光彩的”人才。北京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立后,天津、济南等地相继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团体,对北方地区马克思主义传播起了重要作用。为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创办了面向工人群众的通俗刊物《劳动音》,创办了长辛店工人补习学校和长辛店工人俱乐部,开始在工人群众中灌输科学社会主义思想。邓中夏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创办《劳动音》就是用来“介绍世界的智识,普通的学术及专门的技能,又纪述世界劳动者的运动状况,以促进国内劳动同胞的团结,及与世界劳动者携手,共同去干社会改造的事情。”1921年五一节,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印发了数万份《五月一日》和《我们的胜利》宣传册子,发至各大城市。至党的一大召开前,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在宣传马克思主义、反对无政府主义和基尔特社会主义方面,在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帮助各地建立党、团组织方面都作出了很大的成绩。

 

  2

  武汉共产主义小组是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直接指导下成立的。武汉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武汉党组织的创立提供了阶级基础。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活动,为武汉党组织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1920年秋,董必武张国恩、陈潭秋、郑凯卿、包惠僧、刘伯垂等在武汉组建共产主义小组,当时取名为“共产党武汉支部”,包惠僧任书记。武汉党组织成立后,立即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进行马克思主义学习与宣传活动,同时积极开展工人运动。五四时期的革命进步刊物《武汉星期评论》经常刊登马克思主义文章,而后发展成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机关刊物,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推动组织发展、促进工运、学运妇运的发展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武汉党组织在武昌第一纱厂、汉阳兵工厂、汉口英美烟厂开办识字班,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工作。1920年2月,代英创办利群书社,致力于新文化的宣传工作,推销了许多马克思主义书刊,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经验,为武汉地区党组织建设孕育了许多新生力量。

  长沙共产主义小组是在毛教员的筹划下建立的。早在1918年4月,毛教员、蔡和森、萧子升等在长沙组织进步团体新民学会,宗旨是“改造中国与世界”。这是湖南省反帝反封建的核心组织。1920年8月,毛教员与何叔、彭璜、易礼容等在长沙创办了“文化书社”,后又在宁乡、衡阳、平江等地设立分社,发行马克思主义著作和革命期刊。毛教员强调:

  “没有主义,是造不成空气的。我想我们学会,不可徒然做人的聚集,感情的结合,要变为主义的结合才好。主义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1920年11月,新民学会的先进分子秘密组建长沙共产主义小组,成员有毛教员、何叔衡、彭璜、易礼容、贺民范、陈子博等。毛教员与何叔衡等人在湖南发起组织了“俄罗斯研究会”,以进一步扩大马克思主义在湖南的传播,并作为派人赴俄学习考察的公开机构。长沙党组织成立后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在引导湖南地区青年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研究俄国革命经验、走十月革命道路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广州是新思潮传播较早的地区之一,无政府主义者于1920年秋在此建立了共产党组织。1921年3月,陈独秀与谭平山等正式组建广州共产主义小组。先由陈独秀、后由谭平山任书记,陈公博负责组织工作,谭植棠负责宣传工作。先进知识分子创办的《广州群报》是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重要媒介,开辟有“马克思研究”“工人消息”等专栏,用以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知识以及俄国共产党、共产国际的相关情况,成为广东乃至华南地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同时,广州共产主义小组十分重视在工人群众中开展马克思主义宣传活动,组织开办工人夜校,对工人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启蒙。广州党组织还创办《劳动者》等刊物,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工作。

 

  3

  1920年初,王尽美、邓恩铭等在济南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开始有组织地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1921年春,在北京和上海党组织的影响和推动下王尽美、邓恩铭以齐鲁书社为基地发起建立了济南共产主义小组。齐鲁书社由此成为济南共产主义小组活动场所之一。

  海外留学生也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旅日华人中的共产主义小组,最初是由上海早期党组织成员施存统和周佛海组成的。党的一大后,旅日共产主义小组曾发展到十多人。旅法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于1921年,成员有张申府、赵世炎、陈公培、刘清扬、周恩来等。旅法共产主义小组建立后,多方面了解国际工人运动的状况和经验,利用欧洲的方便条件大量收集、阅读和介绍马克思主义著作,在旅法的中国学生和劳工中开展革命宣传工作。旅法共产主义小组成为联系旅欧多国革命者和进步学生的中心,于1922年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旅欧支部。旅欧支部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大批高级干部。

  从1920年8月到1921年春,中国国内先后有数个城市建立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逐渐增多,其活动主要包括:出版刊物,进行通俗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开办文化补习学校,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发动工人,成立工会组织;创办书社,出售进步书刊;开展青年工作,注重培养革命骨干。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开展的系列工作卓有成效,大大启发了工人阶级的政治觉悟,促进了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相互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诚如邓中夏所说:“中国工人阶级确已开始趋向于形成一个独立的社会阶级,中国共产党就在这个阶级的基础上生长起来。”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