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退伍老兵,每当我回想起60多年前那段运送特殊物资的经历,那些画面就如同电影般在我脑海中呈现。 1963年8月,连续数十天的暴雨,荡涤了燕赵大地,有104个县受灾。党中央时刻关注着灾情的变化和救灾进展,迅速调配各方力量支援抗洪救灾。那场洪水来势凶猛,天津外围的水位甚至快与劝业场大楼齐平。为了保住天津市,炸毁团泊洼、北大港两大水库的堤坝,是唯一的选择。
我是山西太原清徐人,1959年参军后,便投身于爆破器材的化验、试爆质检及部分器材的定型工作。我所在的仓库,担负着所在地部队的火工品储备、供应任务。1963年8月19日上午8时许,我接到上级的电话:“根据指示,令你部发出一批抢险救灾物资,必须在今天上午10时30分前运往沙岭子火车站,11时准时发出专列,交予津郊张贵庄车站的工兵营。”我边听边在本上记录了调拨的物资。我斩钉截铁地回答:“保证完成任务!”挂断电话后,我立刻向库领导汇报电话内容。业务股的柴股长迅速部署组织装备、器材,并命我和勤务连的通信员小乔负责押送车皮去目的地。
9时50分,第一车物资已运到站台,随车来的5位战士立刻开始了卸车作业。我急忙组织同志们将这些物资装到挂有特殊标牌的棚车内。不一会儿,装其他器材的汽车开来了,我赶紧指挥汽车,开到另一节棚车门口,开始装卸作业。我迅速核对了器材的规格、数量,并将情况向柴股长作了报告。11时,机车一声长鸣,特别专列缓缓地驶出了车站。荷枪实弹戴着红袖标的民兵,沿铁路执勤,在所经各车站还有军人站岗,为特别专列保驾护航。
列车稳稳地停靠在沙城车站。从门缝中看去,有3名军人出现在站台上,横跨铁路,向专列跑来。我警觉地喊道:“什么人?请你们不要靠近!”他们中有一人大声地说:“我们是沙城(河北怀来县)兵站的,奉命为这一专列的押运员送饭,我这里有介绍信。”我下了车,向他们走去,接过了盖有印章的介绍信,忙说:“对不起,误会了。”他们送来了米饭、花卷、蒜薹炒肉片,还有一壶开水。我再三向他们表示谢意,他们却说:“总算没有误了大事。”换了机车,车检完毕,专列驶出沙城车站。
穿山洞、跨铁桥,专列进入了茫茫的京西峡谷,沿永定河而下。我坐在各种物资中间的一块空地上,透过车厢的缝隙,望着两岸如刀削斧劈的悬崖绝壁,山腰间几处突出裸露的巨石,巍然屹立。列车驶出峡谷,停靠在门头沟地区的三家店车站。在站台上,整装待命的工程兵五团的两个连,早已排好了2个方阵,他们迅速有序地登上了相邻的2节棚车,随着专列到达丰台编组站,更换机车,一路绿灯,继续东进。
下午5时许,专列安全抵达津郊张贵庄车站。我刚下车,一名军官奉命前来接收从沙岭子车站调来的物资。核对了列车的军运号后,我俩爬上车皮,验收器材名称、清点数量,在交接单上签了字。至此,押运特别专列的任务,顺利完成了。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