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警官,没有你就没有我们一家的团聚!谢谢你,真的谢谢你!”近日,丹阳市公安局司徒派出所里,两位头发花白的老人紧紧握着民警王萍玉的手,老两口身后站着的是他们“消失”了13年的儿子。这场跨越4600多个日夜的亲情守望,终于画上了圆满句点。
望着于某一家三口送来的致谢锦旗,司徒派出所社区民警王萍玉感慨万千:“这件始终记在我心里的大事终于有了好的结果。”
时间回溯到2012年,司徒镇村民于某因家庭缘故离家出走。没人想到,这个决绝的背影竟让父母在思念的煎熬中白了头。这一走,就是13年……
13年间,司徒派出所固村社区历任社区民警的记录本上始终留着这个未完结的警情,社区民警们像传递接力棒般,在岗位更替中坚守着同一个承诺。
2021年,民警得知于某在徐州出现,喜获消息的父母连夜赶去,没承想,看到的却是一个空荡荡的房间。于某的父亲拨通了王萍玉的电话说道:“小于半个月前搬走了,手机号码也换了。”他们与于某仅仅相差了15天,王萍玉攥紧手中的电话说:“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你们放心,我一定尽快帮二老找到儿子!”
今年3月的一天,一条来自外地的信息让王萍玉精神大振,攥着好不容易获取的一串号码,王萍玉立即拨通了电话,听筒里“嘟——”的等待音在派出所走廊回荡。他知道,这通跨越十三载春秋的电流即将为团圆工作打开一扇大门。
“王警官,我……不回去。”听筒里传来于某的声音,于某先是惊讶,随后掺进沉重的叹息。多年社区警务工作锻炼出的敏锐,让王萍玉在对方骤然绷紧的语调里读出了许多,那不仅仅是近乡情怯的踌躇,更像被岁月锈蚀的门闩。当年不辞而别、多年音讯全无的愧疚,使于某实在没有足够的勇气面对年迈的父母。
“你已经年过半百,我跟你岁数相当,你父母一个75岁、一个79岁。回家吧,他们等的不是道歉,是拥抱啊!”在王萍玉抽丝剥茧般的引导中,横亘在于某心中十三载的坚冰终于一点一点融化。
第二天,当于某推开老宅斑驳的木门,79岁的老父亲正站在院中。四目相对的刹那,13年的时光仿佛倒流,双方的泪水夺眶而出。
文/仁行
编辑:张沛责编:周希 审核:肖玲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