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在广西乐业县红水河畔,一艘校船每周往返两次,载着三寨、雅庭两村的孩子们跨越40余公里求学路。这场持续14年的爱心接力,不仅托举着600余名孩子的读书梦想,更织就了一幅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民生画卷。
“红马甲叔叔,今天会下雨吗?”4月6日下午,五年级学生岑宇背着书包蹦跳着登上校船。在雅长乡红水河渡口,每周五、周日下午,一艘标有“护学专用”字样的白色校船总会准时靠岸,身着红色马甲的志愿者们早已手持花名册等候多时。
2010年,雅长乡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斥资租赁一艘机动船作为“水上校车”,开启了护学行动。“14年校船零事故,看着孩子们蹦跳着上下船,家长们笑着挥手,心里头就俩字:值了。”雅长乡党委书记田景志感叹。
在乡政府档案室,泛黄的《渡河学生动态管理名册》记载着每个孩子的成长轨迹。为了确保学生安全渡河,雅长乡构建了“名册 方案 队伍”三位一体管理模式。这套“一人一档、动态更新”的管理机制,配合《恶劣天气应急预案》和《护学交接登记表》,形成了“行前有预案、过程有监督、事后有复盘”的闭环管理体系。同时,每周安排2名志愿者和2名乡政府工作人员随船值守,保障志愿服务规范有序。雅长乡分管教育的党委委员、宣传委员吴美玲介绍:“我们每年两次逐户核查,连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变更都会及时更新。”
数据无声却滚烫:14年累计护航1300余航次,航程超过10万公里。这份跨越山水的坚守化作托举希望的桥梁,连续14年,没有一个孩子因渡口阻隔错过入学,红水河畔的求学之路始终通向明亮的远方。
2016年起,针对孩子下船后回家行路难问题,雅长乡积极争取上级扶贫资金,优先考虑在两村实施通村到屯道路硬化,累计硬化18公里、投入近千万元。
2021年,针对学生渡河后需步行7公里到学校的难题,雅长乡专项租赁通勤班车,每周定时往返渡口与学校,为孩子们搭建起“水陆安全专线”。雅长乡中心小学校长罗淞感慨地说:“校船摆渡、校车接驳,加上专业护送队伍全程守护和完善的保障机制,彻底解决了学生上下学的交通隐患。现在我打心底里踏实,也能把更多精力放在提升教学质量上了。”
在雅庭村芒果种植大户王秀央的手机相册里,珍藏着两张对比照片:2009年女儿蹲在小渔船上啃馒头,2020年女儿在班车上专注看书。“有了校船校车,我才能安心种芒果,目前已种植了100亩。”王秀央说。“孩子小,多亏了志愿者和工作人员的守护,孩子每周去上学我都特别放心。”三寨村的李志稳,有校船接送孩子,他能安心去广东务工,每月收入稳定在4000元左右,不仅能轻松负担孩子学费,还攒下钱翻新了家里的老房子。像他们这样的受益家庭,在雅长乡已达614户。
如今,校车已更换为新能源动力,志愿者队伍从最初的3人发展到62人专业团队。现任乡长吴享呈站在渡口边,望着河面上往返的渡船:“每周都要接送孩子们渡河,正着手在渡口多设些安全保护措施,给娃们的求学路再加层保障,让家长们更放心些。”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红水河,校船上飘扬的红领巾与志愿者的红马甲交相辉映。这抹红色,是教育公平的底色,是乡村振兴的成色,更是新时代党群关系的本色。在雅长乡的14年坚守中,我们读懂了“一个都不能少”的深刻内涵。(姚再禧 陆永)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