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资讯

筑牢留守儿童“关爱网”,共绘健康成长新蓝图

发布时间:2024-12-13 17:42:53

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留守儿童越来越多,据统计,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达6000多万,这些儿童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在外务工,导致他们在情感陪伴、教育引导、心理疏导、生活照料、安全防范等多方面缺位,这不仅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和人身安全构成危险和挑战,而且随着儿童犯罪率上升,对整个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都存着巨大的隐患。

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和小城市发展缓慢,大量剩余劳动力为改善家庭生产生活条件外出务工,而大城市生活成本高,教育资源紧张、入学门槛高等各种原因务工人员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和焦点,需要全社会多措并举、共同努力。

深刻强化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家长是教育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要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落实家庭监护主体责任。监护人要依法尽责,在家庭发展中要考虑儿童利益;加强对家庭监护的督促和指导,确保留守儿童得到悉心照料、亲情关爱和家庭温暖。留守儿童的父母和在家监护人要及时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学习状况,及时通过电话、网络视频的方式,加强与孩子沟通,进行情感交流,让孩子能够时刻感受到父母和监护人的爱。

加大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关爱保护力度。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要阵地,是第二“家庭”,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而老师是第二“家长”,学校和老师的关心关爱至关重要。一是学校尤其是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学和小学,要建立长期“关爱留守儿童”的制度,完善留守儿童专项信息库,及时记录留守儿童在校学习、生活、健康、心理等情况,既为解决留守儿童出现的各种问题提供依据,又方便监护人和在外父母了解留守儿童行为情况。二是建立结对帮扶制度。干部和老师要对留守儿童开展结对帮扶,定期走访,倾心交流,开展个性化帮扶。三是强化家校共育,定期利用电话交流、教师家访、举办家长会等方式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和监护人的沟通交流,提升监护人责任意识和家庭教育能力。

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救助保护和社会服务机制。留守儿童的关心和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建立家庭、政府、学校、医疗、公安、司法共同参与的体制机制,既对留守儿童进行关心关爱,又要依法惩处侵害留守儿童权益的行为。同时要发动社会力量,积极开展关心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如鼓励爱心企业设立专项奖学金和助学金,助力留守儿童顺利完成学业;定期组织“爱心妈妈”关心关爱工作,帮助留守儿童纠正行为上的偏差;开展“医疗卫生下基层”活动,宣传医疗卫生知识,开展留守儿童心理教育讲座。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而留守儿童是社会大家庭中的特殊群体,关爱留守儿童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需要各界各部门共同参与,才能筑牢“关心关爱网”,共绘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新画卷。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