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资讯

魏源——或许是个“虚拟思想家”

发布时间:2025-04-08 21:17:55

  一

  关于魏源,现有的资料,似乎很详细、很周全。但我想我们不能片面相信这些资料,因为这些资料,都是极少数魏源研究专家的学术成果。我们要充分挖掘魏源对社会思想的影响,把客观的社会影响,作为判定魏源是不是一位具有历史意义的思想家的标准,判定魏源值不值得被称为“睁开眼睛看世界的第一人”。

  先说结论,我怀疑,魏源这个人,很可能是西方殖民主义及买办势力刻意装扮并硬塞到中国历史中的一个思想家,其本人平庸无奇,并没有什么影响力。

  西方殖民主义者和买办资本势力,为什么要给中国塞进这么一个人物?当然是在于歪曲中国革命史、误导中国人民的思想认识,企图把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强国、第三世界的领导者、帝国主义的克星,变成永久的殖民地。

  魏源的核心思想观点,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个观点,可能是“落后就应该挨打”的后半句。这个观点,把中国之所以落后、挨打,归因于“技不如人”,实际原因大家都知道,中国近代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满清封建地主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思想文化上的腐朽、反动和对帝国主义的投降、对民族主权利益的出卖,并非“技不如人”,尤其是不经济、工业和科技不如人。实际上,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在“技”上,基本上是“小米加步枪”,仍然是不如人。

  “师夷长技以制夷”,表面上是强调中国“技不如人”,诱导中国“以西为师”,背后还包含一种不易察觉的思想观念:民族劣质!还包含着对中华民族及其文化传统的鄙视,和对西方列强的膜拜,还有投降。喊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者,必暗示民族自卑感,在西方殖民主义者面前,认为西方是文明社会,中国是落后社会,感觉低人一等,并且,甘于低三下四,甘于充当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买办帮凶。随着中国人民按照“师夷长技以制夷”观念进行“洋务运动”,经济上,西方殖民主义者攫取了中国的筑路、采矿、工业、通信等权力,开办了各类先进工业,成了西方殖民主义者的经济殖民地,更加重要的后果,是中国在思想文化上,也变成了殖民地。

  中国共产党开始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但是,这时的马列主义还没有中国化,所以,中国革命并没有沿着毛主席开创的道路前进,相反,还反复受到来自共产国际及其代理人的干扰、破坏,承受了极大损失。只有等到我党确立了毛主席在党的领导地位之后,中国革命才走上正途。中国共产党革命胜利的事实说明,所谓“师夷长技以制宜”,不但在武器装备上、工业上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甚至在思想文化上,也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没有独立自主的思想文化,则中国不可能“制夷”,不可能取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而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在“转折”之后,引导中国主流思想文化的,是一种什么意识形态呢?是向西方看齐!是抛弃独立自主的买办思想文化。

  于是,中国学界就非常突兀地出现了魏源这个标志性思想家。

  二

  魏源其人,究竟对社会思想的影响如何?我想,不妨看看他同时代及其后来人对他的印象。

  经询问豆包人工智能软件,得知以下信息:

  先看清朝的著名人物:

  道光、咸丰、光绪、慈禧,均无明确资料显示提到过魏源。

  林则徐,没有明确资料显示其著作中提及魏源。

  曾国藩提到过魏源,但因为魏源这个人过于迷信风水,曾对魏颇有微词,并不认为魏源有多了不起。

  左宗棠据说提及过魏源,大约是最能证明魏源影响力的人物。但是,关于于左宗棠与魏源关系的信息,据说他曾经为魏源的《海国图志》作序,并高度评价。但资料又说,左公为此书作序,是应魏家后人之邀请。

  左宗棠与魏源也没有直接交往。有信息说两者是亲家,但也有说这消息不真实。

  李鸿章,没有明确资料显示其文章中提及魏源。

  张之洞,提到过魏源及其《海国图志》,但仅仅是在《劝学篇》提到魏源,在其他文章中未提到魏源。

  康有为,没有明确资料显示其著作中提及魏源。

  梁启超提到过魏源,强调《海国图志》对日本的影响,《三百年学术史》提到魏源,其他地方是否提到魏源,存疑。

  王国维,没有明确资料显示其著作中提及魏源。

  辜鸿铭,没有明确资料显示其著作中提及魏源。

  民国:

  民国大师章太炎,没有明确资料显示其著作中提及魏源。

  孙中山,没有明确资料显示其著作中提及魏源。

  蒋介石仅仅是1935年替魏源的书《圣武记》写序时才与魏源发生点关系,但蒋介石的其他文章里未提及魏源。

  黄兴,没有明确资料显示其著作中提及魏源。

  蔡元培,没有明确资料显示其著作中提及魏源。

  北大校长严复,没有明确资料显示其著作中提及魏源。

  北大校长蒋梦麟,没有明确资料显示其著作中提及魏源。

  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没有明确记载提到过魏源。

  鲁迅先生,没有明确资料显示其著作中提及魏源。

  章士钊,没有明确资料显示提到过魏源。

  林语堂,没有明确资料显示提到过魏源。

  陶行知,没有明确资料显示直接提到魏源。

  张伯苓,没有明确资料显示提到魏源。

  胡适,没有明确资料显示其著作中提及魏源。

  陈布雷,没有明确资料显示提到过魏源。

  戴季陶,没有明确资料显示提到过魏源。

  似乎可以认为,整个民国期间,魏源不为人知。

  新中国:

  毛主席,没有明确资料显示其著作中提及魏源。

  董必武,没有明确资料显示其著作中提及魏源。

  周恩来,没有明确资料显示其著作中提及魏源。

  郭沫若,没有明确资料显示其著作中提及魏源。

  刘少奇,没有明确资料显示其著作中提及魏源。

  朱德,没有明确资料显示其著作中提及魏源。

  林彪,没有明确资料显示其著作中提及魏源。

  康生,没有明确资料显示其著作中提及魏源。

  陈伯达,没有明确资料显示其著作中提及魏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十大将,没有明确资料显示其著作中提及魏源。

  文革期间的中国历史课本,没有提到过魏源。

  没有确切资料表明,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历史课本一定提到魏源。

  似乎可以认为,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魏源对中国共产党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魏源出现在中国历史教科书中,是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事。

  三

  作为一个大思想家,一个最突出的标志,是这个思想家必须在当时及后来,有举足轻重的社会影响力!如果当时和后来均寂寂无名,那么,无论后人发现他写了多少书、提出多么重要的观点,都不能说其是大思想家,更不能说他是具有时代意义的思想家。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响了反殖民主义的第一枪,对后世影响极大,既有政治影响,也有思想影响。尽管其著作不多,但是,他仍然是个划时代的标志性历史人物。魏源有什么影响?凭什么与林则徐并列?

  我也注意到,关于魏源,有关研究工作似乎忽略了他的社会影响这个关键因素。

  如果魏源真的是与林则徐并列的大人物、大思想家,那么,当时和后来他在中国那么多重要人物的文字中,不可能这么罕见!这就可以说明,魏源,无论是当时,还是后来,都不是什么有影响的“思想家”。

  “魏源”的发迹,其实是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事情。

  同样,根据豆包,中国大陆学者研究魏源,应该是上世纪70年代末。李瑚研究员1979年出版《魏源诗文系年》,2002年出版《魏源研究》。据查豆包,上世纪50、60年代,新中国刚成立时,李瑚曾经研究过魏源,有著作,但是没出版。李瑚的老师陈垣、张星粮(火字旁)、方豪、赵光贤,也没有明确资料显示提到过魏源。看起来,即使研究魏源,也不是一门显学,而且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末,时间很晚。这对这么一位被指为具有时代影响、历史意义的大思想家,有些“不尊重”,似乎支撑不起这么个大人物的历史地位。

  魏源。作为一个并没有什么社会影响力的学者,为什么突然出现在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中?是谁把这么个没有什么社会影响的人物装扮成有时代意义的“大思想家”、并塞进我们的教科书?意图何在?

  我有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魏源进入中国的历史教科书,是为了给新中国安个“闭关锁国”的莫须有罪名,是为了把当时的中国等同于满清末年,以便于否定当时思想认识特别是毛泽东思想,为西方各种思想文化的传入准备社会土壤。实际上,指责满清末年“闭关锁国”是西方殖民主义的谎言!满清无论什么时候,都没有“闭关锁国”,相反,满清是因为太开放了,所以才殖民地化,最终被推翻。同样地,新中国也不存在什么“闭关锁国”的问题,引入魏源所谓“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前提必然是否定当时中国的一切,从而为西方殖民主义侵略中国经济提供理论依据。

  所以,魏源,这么个在中国历史上并没有什么影响力的人物,便被包装成“开放”的思想家,强行插入到中国人的头脑里。

  事实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并不是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指导下完成的,相反,我党领导的革命,还是在克服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误导,才完成的。我党领导革命的时候,在“技”上,比如武器装备、工业之类,完全不能与帝国主义、反动派相比;思想文化上,我们以马列主义为指导,而且,即使有了马列主义这个武器,在毛泽东思想指导、没有独立自主地领导之前,中国革命仍然充满曲折。倒是国民党反动派蒋介石,表现得有些信奉“师夷长技”,但却片面强调武器装备的重要性,丧失了“制夷”的初衷,产生了严重的官僚买办思想,崇洋媚外、恐惧投降,堕落为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总代理。

  说到底,“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一种机械唯物主义的思维,是一种买办思维,相当腐朽,并不进步。

  魏源“复出”之后,“师夷长技以制夷”得以流传,中国思想界又发生了什么呢?中国产生了“河殇”派文!至今荼毒世人。文化界早就忘记了“制夷”,他们没有做“夷”学生,而是借着“师夷”为名,充当了“夷”的打手帮凶,做着毁灭中国革命文化的勾当。

  以上研究,过于依赖豆包这种人工智能工具,似乎还算不上是多么严谨。但我的确没有充分的条件去逐一研究清末、民国、新中国三个时期所有著名人物的著作。希望有人把这个研究继续下去,也希望有人批评。

  似乎,应该把魏源从历史书中移除。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