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资讯

央视也讹传陈树生的段子,这是咋了

发布时间:2025-04-08 22:17:16

  就在前天(6日)晚上,央视七套,居然对一则网传八百壮士“陈树生”跳入敌阵的段子给予肯定、叫好,还有国防大学的副教授和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的馆长坐客为其站台。这股妖风劲头不小呀!

  发一篇前些年与人抬杠的旧作,打假!

  我觉得吧,既然要讨论历史问题,就老老实实讨论历史问题,用不着高喊那些爱国的煽情的口号。治史,不是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的问题,不是感情的问题,不能想当然,而是你得有依据,得用史料说话才行。当然这史料也要进行甄别去伪存真才行。最起码的,它得是个史料才行。

  如今网上关于陈树生的故事太多太多,随便一搜就能装满两大箩筐,可我无数次地问过那些发文的作家,出处何在?

  (一)

  关于孤军的历史,总共就那么四天,总共就那么一营人,总共就那么几场战斗,谢晋元、杨瑞符、上官志标等已经记述得那么详细,当年朝野大小媒体淘金子似的淘了那么多遍,八百壮士那点事儿已经十分的清楚,没有什么再挖的余地了。

  陈树生,虚构的。

  在我质问陈树生其人其事的史料出处时,他们反问:你能拿出没有陈树生的史料吗?并进而言道:对于陈树生其人其事,谢晋元、杨瑞符等没说有,可也没说没有呀?

  这么多年与国粉缠斗,什么样的流氓文痞我都见过。说实在的,我既然敢较这个真儿,就不怕抬这个杠。

  1937年11月1日,也就是孤军撤出四行仓库的第二天,杨瑞符因腿部受伤住进了医院,在医院里,当记者问到在四天的战斗中表现最突出的有哪些时,杨回答:

  “那天投弹炸死许多敌人的是排长殷求成干的,他因未用棍子打电筒,被敌击伤了右手……我们对官兵,只求能达到任务,这次坚守的都很有决心,谁派到任务,谁都可以达到。殷排长机会好,所以表现好……”

  他想了想又说:

  “还有一位上官连长和汤医官,因为移防时都在他处,直到二十八日才经过许多坚苦视死如归地赶来,钻进了四行仓库,与大家决心共存亡,都是很可佩服的。

  “另外还有第三连陈排几个弟兄,在敌人堵门来攻时,他们在敌机枪猛射中英勇奋战,爬在地上弄了一脸灰,起来擦擦眼,又向敌还击,待敌机枪又射,又隐蔽到地上。这样更番苦战的精神,都很不可多得。”

  表现最突出的都在这了。

  在一群记者的追问下,杨瑞符挤牙膏一般方说出表现最佳的上述那三件事。他没说有陈树生这回事儿,也没说没有陈树生这回事儿,那到底有没有这回事儿呢?

  打个比方,张三问李四,你家最好的交通工具是什么,李四回答说是一辆电动三轮摩托车。他没说有轿车,可也没说没有轿车,那他家到底是有轿车还是没有轿车呢?

  对于这个问题,只要脑袋没让驴踢过,是个人就不会搞错吧?

  (二)

  事情过去了半个多世纪后,突然冒出一个陈树生负弹跳入敌盾牌方阵的情节,而且据说这还有孤军老兵的证明,这怎么解释呢?

  在孙春龙、樊建川等一帮人的操弄下,的确新出现了当事人口述的很多“史料”,有九十多岁的八百老兵手写的证明,有九十多岁的上海老作家手写的证明,都证明他们亲眼看到了陈树生绑了手榴弹跳楼。

  但是,和对待档案史料一样,对于口述史料,也有一个去伪存真的问题。如今有的老兵的证言与八十年前的老兵的说法截然相左,信哪个不信哪个,就是一个去伪存真的问题。

  我信八十年前谢晋元、杨瑞符他们的,不信那些新冒出来的。原因很简单,那么多年过去了都没人说过有负弹跳楼这么档子事,改开后突然冒出来,你信吗?反正我不信。

  那会不会有孤军官兵当年不知道的战斗情景,或虽然知道但当年不想说,或知道也想说却没处去说,只好等到半个多世纪以后再说的情况呢?

  如果孤军这四百多人是分散战斗的,分散后几十年没有再相聚,因而互相不知道彼此的战斗经过有可能;

  如果这抱着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是一个见不得人的事,说出来有损国军形象,不想说而故意隐瞒有可能;

  如果当年孤军从没有接触过媒体,也从没有上峰组织过对战斗的总结,官兵们知道也想说却没处去说有可能。

  但事实却是,这四百多人始终就集中在一栋楼内战斗,彼此之间谁的一句话、一个小动作都了如指掌;

  抱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不是见不得人的事,而恰恰是一个需要大书特书给予飘扬的事儿;

  孤军结束四行仓库的战斗撤入租界,不仅是成建制有组织的,而且有大量的中外媒体跟踪采访报道,报道连篇累牍,铺天盖地,点点滴滴都已经被挖得底儿透,哪里还会有等到半个多世纪后再说的道理。

  至于手写纸条证明陈树生的那个老作家,既然是靠笔杆子吃饭的,青壮年脑袋清醒时将他自称看到的陈树生绑弹跳楼那一幕写出来应该不难,应该是常理,对吧?可他没有,非要到了九十多岁才写这样的纸条出来,你不觉得这事儿有点那个啥吗!

  如果真有抱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这样振奋人心斗志的壮举,谢晋元、杨瑞符等可不可能一个字不提?当年那么多大小媒体可不可能一个字不提?这么多年国民党官方可不可能一个字不提?

  可就是一个字没提,谁不信你就去找找看。

  (三)

  我这人有一个最让人生厌生恨的地方,即对于网文中表现的历史上的人与事,总要追问其出处,对于陈树生其人其事也不例外。终于有一天,还真就有人挖出了宝料,1937年11月出版的《八百好汉死守闸北》中,有绑弹跳楼的描述。

  淞沪抗战还在进行或刚刚结束时公开出版的东西,这难道还不是信史吗?

  未必。

  赵景深所著大鼓唱词《八百好汉死守闸北》中,的确有壮士绑弹跳楼与鬼子同归于尽的情节:

  廿八清晨敌军在河畔打旗语,

  急忙把他的部队邀。

  我军中一兵瞥见拚一死,

  手榴子弹缚在腰,

  突由六楼往下跃,

  一阵青烟,敌我一同烟火消。

  该书文图并茂,极通俗,还写明是经过了孤军营长杨瑞符的审校。实际上,同一年出版的祖池所著特写《孤军八百》中,也有类似的情节。

  但是,由此即认定抱弹跳楼的真实性还早了点。先不说四行仓库距苏州河畔数十米远,没有武侠片中那样的神功跳不过去,即使有那样的神功,就此认定也不行。

  治史有治史的规矩,即对于到手的所有史料,都必须得经过鉴别、比对,还必须得做出取舍,因为剜到篮子里的未必都是菜。面对这与谢晋元、杨瑞符等截然不同的两种说法,你仍然要选择信一个不信一个。而这取舍用什么标准,是以史料的含金量为标准,还是以对自己的观点是否有利为标准,又往往是检验一个治史者学术修养与品德修养的很好的试金石。

  自媒体中有许多人是坚信赵景深等的说法而无视谢晋元等的说法的,以萨沙等为代表的流量大V及众多粉丝们,就极力推崇赵景深《八百好汉死守闸北》中的说法,而只字不提该说法与《孤军奋斗四日记》中的矛盾之处。

  正相反,我仍然信谢晋元、杨瑞符、上官志标的。因为谢晋元等是孤军官长,是四行战斗的亲历者,《孤军奋斗四日记》《四行仓库坚守记》等是其记下的战斗实录。而赵景深、祖池等是以笔杆子吃饭的文学家,宣传家,《八百好汉死守闸北》《孤军八百》等是其创作的文学艺术作品。文艺作品在四行战斗的史实考据中,根本就算不得史料,没资格作为依据被采用,就好比不能用《穆桂英挂帅》去考证宋辽战史;就好比不能用《三国演义》去否定《三国志》,这和它是啥时候出版的没关系。

  又有声音质问我:赵景深的文章是经过杨瑞符审校的,这该怎么解释呢?难道说是杨与赵串通起来作假吗?

  这个问题,你去问你的大学语文老师,他会告诉你审校文学作品与审校作战日志有怎样的不同。如果你受过高等教育的话。

  我丝毫没有否定赵景深及所创作的《八百好汉死守闸北》等文艺作品的意思。八百壮士身绑手榴弹跳入敌群是虚构,但虚构有错吗?没错。小说、话剧、诗歌、鼓词、电影等艺术载体,从唤起民众,鼓舞斗志的意愿出发,适当夸张与虚构,只要切合剧情,塑造出陈树生或张树生或李树生这样的英雄形象,没毛病。杨瑞符等孤军官兵认可这样的创作,人民群众需要这样的艺术形象。

  但艺术与历史必须要分开来说才行,不能因为在艺术作品中允许这样表现,就把它当成信史,这是两码事儿。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