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富士康员工唐珍芳因维权被开除、劳动仲裁遭遇不公的事件引发广泛关注,但相关报道却在多个平台被删除。
富士康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代工企业,在中国雇佣了数十万工人,其管理方式和社会责任一直备受关注。然而,当一名普通工人因质疑绩效考核而维权时,企业不仅没有妥善解决,反而以“旷工”为由将其开除,甚至在劳动仲裁中提交伪造的培训记录。
一、工人维权,何错之有?
唐珍芳的诉求很简单:她认为公司的绩效考核不公,并按照合法程序向工会投诉。然而,富士康不仅没有正视问题,反而以“旷工”为由解雇她。更荒谬的是,仲裁过程中,公司提交的所谓“培训记录”被鉴定为伪造签名,却依然胜诉。
如果工人连最基本的申诉权都无法保障,如果企业可以随意伪造证据、打压维权,那么法律的公正性何在?劳动者的尊严何在?
二、删帖封口,只会让矛盾更深
事件曝光后,相关报道和讨论被迅速删除。这种“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的做法,不仅无法平息争议,反而会让公众更加质疑:富士康在害怕什么?
真正的企业担当,不是掩盖问题,而是直面问题。如果绩效考核确实合理,大可公开解释;如果解雇决定合法,自然无惧舆论监督。动辄删帖、施压,只会让公众对企业的信任进一步崩塌。
三、法治社会,容得下批评与监督
富士康作为跨国企业,理应遵守中国法律,尊重劳动者权益。但近年来,富士康屡屡因劳资纠纷、员工权益问题引发争议。从“跳楼事件”到“徒步返乡潮”,再到如今的“伪造证据开除员工”,这些事件反映出企业在管理上的深层次问题。
法治社会的进步,不是靠压制声音,而是靠公平的规则和透明的监督。如果富士康真正重视企业形象,就应该反思自身的管理方式,而不是用删帖、施压来掩盖矛盾。
四、天塌不下来,但信任会崩塌
“让人说话,天塌不下来。”这句话不仅适用于社会治理,同样适用于企业管理。富士康若想真正成为受人尊敬的企业,就应该学会倾听工人的声音,而不是用强权让他们沉默。
唐珍芳的案件仍在司法程序中,我们期待法院能给出公正的判决。但无论如何,她的遭遇应当被讨论,她的声音应当被听见。因为,只有让问题暴露在阳光下,才能真正推动改变。富士康,是时候学会面对批评了。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