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4月15日讯近日,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内,一场争分夺秒的生死营救扣人心弦。
83岁的胡大爷家住曹县,近1个月反复遭遇寒战高热的折磨。4月2日,胡大爷来到牡丹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二病区住院治疗。然而,入院仅3小时左右,病情突然急剧恶化,命悬一线。关键时刻,消化内科与重症医学科的医护团队迅速响应,凭借着高超医术和果敢决策,成功将胡大爷从死神手中夺回。其中,在无射线引导下于ICU床旁完成的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成为此次救治成功的关键之举。
胡大爷的家属回忆道:“老人在来牡丹人民医院之前,就已经反复发热1个多月了,最高体温能达到42°C。在当地多家医院就诊、住院,可一直都没查出发热的原因。”长时间的病痛煎熬,让胡大爷的身体越来越差。4月2日,家属带着他来到牡丹人民医院门诊,随后被收治到消化内科二病区。
入院当天15时许,胡大爷再次出现寒战、高热,退烧药毫无效果,紧接着血压下降,很快便陷入了昏迷。有着丰富临床经验的郭广安医生初步判断,胡大爷极有可能是胆总管结石引发了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和感染性休克。如此严重的病情,对于一位高龄老人来说,危险程度不言而喻,若不及时有效治疗,死亡率极高。
时间紧迫,分秒必争,医院立即启动紧急救治方案。胡大爷被迅速转入重症监护病房,同时急诊CT检查也快速完成。检查结果证实了郭广安医生的判断——胆总管结石并发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及感染性休克,重症胆管炎的Reynolds五联征全部出现,病情危急,必须尽快解除胆道梗阻、实现通畅的胆道引流,才可能挽救老人生命。
医生建议进行急诊ERCP治疗,以最快速度解除胆道梗阻。但ERCP手术需要在介入导管室进行,转运患者前往导管室不仅风险极高,还会延长术前准备时间。为降低转运风险、缩短术前准备时间,郭广安医生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在ICU床旁进行无射线引导的内镜直视下鼻胆管引流术。在与家属充分沟通并确定治疗方案后,内镜设备迅速被推至ICU患者床旁。ICU医护团队对患者实施镇静镇痛后,郭广安医生在护士长王亚娟的协助下,借助十二指肠镜,仅用数分钟就成功完成了床旁无射线引导下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看到脓性胆汁顺利流出体外,在场的医护人员都松了一口气,这意味着解除胆道梗阻后,患者病情有了稳定下来的希望。
郭广安医生介绍,在无射线引导下进行ERCP相关操作,难度大幅增加,不确定因素众多,需要医生具备极为过硬的内镜及ERCP操作技术。正常情况下,若非迫不得已,一般不会采用这种手术方式。但此次患者病情危重,转运风险太大,为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转运风险,才选择了这一特殊治疗方式。
当晚,胡大爷逐渐恢复意识,生命体征趋于稳定,成功脱离生命危险。4月3日,他从ICU转回普通病房。4月7日,郭广安医生在介入导管室仅用约20分钟,就为胡大爷实施了内镜下胆管结石取石手术,彻底去除病因。术后胡大爷恢复良好,4月9日顺利出院。
此次成功救治,充分展现了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多学科协作的强大实力。从接诊后的快速准确诊断,到治疗过程中的果敢决策,各个环节紧密衔接。面对病情复杂、危重且高龄的患者,医护团队凭借精湛技术和创新救治手段,为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这不仅体现了医者对生命的尊重与守护,更诠释了医疗技术与人文关怀的完美融合。
未来,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二病区将继续秉承救死扶伤的宗旨,凭借先进医疗技术和更贴心的人文关怀,为更多患者点亮希望之光。(通讯员 陈国栋)
责任编辑:李明玉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