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2月13日,南京全城失守,侵华日军长驱直入,以胜利者姿态公然违反国际公约,对手无寸铁的国民和负伤投降的士兵展开为期40多天惨绝人寰的屠杀,曾经的国民政府顷刻沦为无间炼狱,30多万同胞惨遭虐杀,血流漂杵。时间一晃86载,过往的血泪仍触目惊心,历历在目。她无时无刻提醒着国人要铭记历史,珍惜和平,自强不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任何时候,唯有铭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作为每一个中国公民,我们一方面要充分吸取历史教训,明晰“落后就要挨打”的铁律,加强自身综合建设,最大限度提升本领,随时准备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做贡献;另一方面要赓续红色基因血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将民主革命的历史记忆与和平发展的理念传承下去。
战争是一面镜子,透过硝烟弥漫、鲜血流淌的战场,能看到中国珍惜和平、捍卫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意志。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要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更好地把握大势、顺应发展规律,赢得历史主动,让那些痛彻心扉的历史不再上演。当下我国正步入改革攻坚深水区,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从中央到地方和基层,我们始终怀着“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气魄,始终葆有摸着石头过河的开拓创新精神,坚持步调一致,积极探索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新路径,探索新质生产力形成,实现发展水平跃升。
南京大屠杀期间,以拉贝为代表的国际友人,冒死救下25万中国人,被称赞为“活菩萨”。86年后,当疫情肆虐全球,南京市政府迅速将防疫物资捐赠给拉贝的后人,谱写了命运与共的新篇章。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正日益展现着与国力相匹配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在国际关系中,我们一致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始终站在历史正确一边,践行贯彻真正的多边主义,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加强同世界各国合作交流,让中国改革发展造福人类。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