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资讯

青年就业困境:一家公司,120万简历!——挑开了整个时代的脓疮

发布时间:2025-04-09 12:20:58

  最近看到公众号吹嘘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120万份简历的“壮举”。是的,120万!当我看到这个数字时,第一反应是怀疑自己眼花了,特地数了一遍,嗯,没错,百万级别!

  《毛泽东选集》里讲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今天我们就用马列毛主义的武器,好好剖析这个现象。要幽默点儿讲,那就是:央企的小编们,既没有“列宁的冷静”,也没有“毛主席的智慧”,只有“资本家的狂欢”。

  中核的这篇文章,简直可以写进反面教材。120万份简历,听起来像一辆自动驾驶的车,明明车自己会跑,却非要装作自己在拼命蹬三轮。这种“表演性劳动”,用《资本论》的话来说,就是一种对剥削的无意识自白。用《潜伏》里面吴站长的话来说就是,想露脸,结果把屁股给漏出来了。

  更可笑的是,他们居然没意识到自己暴露了“屁股”——一个岗位平均1:680的录取比!这是在炫耀吗?不,这是在揭露!揭露了就业竞争的残酷,揭露了青年就业的困境。

  当然,后续删除了,改成了1730类岗位,还说很多是同人多岗位投递,这样避免录取比能算出来也是一个聪明的做法。

  写稿人也认为自家单位备受毕业们追捧。没想到,却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也不怪大家会情绪失控,会口诛笔伐。

  毕竟把别人的痛苦,当成是企业炫耀的资本,拿简历数据来充实自家门面,丝毫没考虑毕业生们找工作的艰辛,也没有考虑当下就业竞争的压力。

  所以,大学生的痛楚,却成了企业的欢愉。这样的“盛况”,应该是刺激到打工人的灵魂了吧?

  不过,站在打工人的立场来说,除了表达愤怒以外,应该感谢这家企业的小编。因为是他在“冒死”向大众传达,当下最真实的就业形势。

  比起媒体们每天宣扬的,这个裸辞养猪月入过万,那个搞土豆泥月入过万的新闻,这才是最真实的世界。

  校招简历都能达到120万简历,社招岂不是难以想象的?

  在与之相关的帖子和视频,评论区下方,却不乏一种声音,热评前几也能看到,“有这120w人,干什么都会成功的”,“这120w人打进去要比录进去简单”。这类评论,可以说是让人看的会心一笑,是的,无产阶级的数量这么多,失业的人,更何止120w呢,要是这么多人在一起,就不是竞争了,该是既得利益者们感到不安了吧?

  我们再看更大的背景。为什么“六小龙”出现在杭州,而不是西安?为什么年轻人挤破头要去央企?答案很简单:越是官本位主义影响力深厚的地方,市场经济的活力就越低。西安不行,南京不行,深圳、苏州行。

  这背后反映的是什么?是就业市场的扭曲,是“稳定”商品化的逻辑。央企的“稳定”标签,被当成了唯一的卖点,而技术创新、职业成长、社会流动的多样性,却沦为了陪衬。

  同志们,这种逻辑本质上是用体制优势对冲市场竞争力的不足,是对劳动生产率的漠视。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里说过:“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但劳动者却成为财富的奴隶。”今天的就业市场,恰恰印证了这一点。

  而当我们把目光转向年轻人,会发现更深的问题:教育的沉没成本与社会的不确定性,正在把青年一代逼进死角。

  豆瓣的“体制内生存指南”小组,三个月增长50万成员;B站的“国企攻略”视频,播放量破亿。这不是进步,这是一个社会在无奈中退缩。

  我们受了很多年的教育,这么多年以来,一直有人反复说,市场经济才能解决一切问题,市场经济让XXXX具有活力,市场经济让XXXX人力充分利用。可是离开了伟大的集体主义,脱离了团结一切的宏达愿望,结果突然发现,我们只是有一群高学历的、找不到工作的欲为牛马而不得不内卷的……

  我在微博发过一个B站小哥成立骑手合作社的视频,我想,如果毛主席还活着,他肯定会很欣慰青年能自发组成团结的合作社,他肯定会很高兴他的学生们、火种们能自发试图解决就业问题。可惜的是现在这个小哥的视频已经没了。

  最后,用毛主席的一句话结尾:“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同志们,我们的路还很长,但只要团结起来,迎接我们的必将是光明的未来!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goldenhorseconnect@gmail.com

?